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每天3000辆集装箱卡车空驶,上海交大研究“智慧多式联运”破题

    中青在线上海9月1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目前,上海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承接的运输业务,基本以重箱出口或者重箱进口的单向操作为主,在空箱提还箱过程中因为信息的不流畅,每天大约有3000辆集装箱车处于空驶状态。”今天下午,在苏浙沪集装箱联盟三周年暨上海交通大学多式联运智慧实验室基金捐赠仪式上,上海市道路集装箱运输协会会长丁道康对上海目前集装箱运输“非高效”的一面进行了详解,“集装箱运输企业与货代、港口、堆场和船公司多方之间应更加注重信息交换,港口单证的电子化及无纸化,运输管理系统的电子化与平台化,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科技创新为共同愿景,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服务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正在研究中的“智慧多式联运”给集装箱业务的高效运作带来了期待。

    2014年,由上海市交通运输协会集装箱运输分会牵头组织的“苏浙沪集装箱运输联盟”成立。2017年初,联盟与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的教师联手,共同研发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智慧产品,推进长江三角洲集装箱运输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并着手开发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大数据产品。

    丁道康认为,新的集装箱运输综合管理平台将给集装箱运输行业带来颠覆性的高效便捷,“发展多种形式的港口集疏运方式,比如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等,多渠道地缓解路面道路交通的压力。”

    在面向204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上海选择将“卓越的全球城市”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个当今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城市,如何在建成卓越全球城市的同时,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是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院长助理赵一飞博士早在2002年就参加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运输系统规划”。他在研讨会上所做的“多式联运智慧实验室展望”报告中指出,多式联运不仅仅是多种运输方式的简单组合,更是海、空、铁、公等复杂系统之间的高效衔接,对于智慧和智能产品的需求超乎以往,“展望当今世界的全球城市,无疑都有多式联运网络系统作为城市的血脉,为城市的生产、生活和各类社会活动提供基础保障。”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的老师们前期在多式联运的路径优化、多式联运服务综合体、基于电商平台的集装箱运价指数以及绿色多式联运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业界广泛认可。赵一飞表示,未来在苏浙沪集装箱联盟等企业和各方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多式联运智慧实验室将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等工具为上海这座未来卓越的全球城市所面临的各类复杂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社会进步贡献更多的多式联运智慧产品。